心中有爱做实事
千头万绪的事,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。
“等我幼师毕业走上工作岗位,一定要把你们这种善良的品质传递给小朋友!”脱贫户李光福的女儿在给工作队的感谢信中这样说。
李光福因意外受伤,导致高位截瘫,在了解到他每隔半个月就要租车到离家80多公里的镇里更换尿管,刚脱贫的家庭面临返贫风险时,李建平请来楚雄州医院泌尿科的专家,到李光福家中手把手教会了他的家人更换尿管,又向楚雄卷烟厂申请购买了轮椅。这样不仅每年可以节约七千余元的费用,他的子女也可以安心地外出就业。
李光福的儿子主动到村委会工作,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他说:“在为村民服务的过程中我会将驻村工作队员作为学习的榜样。”
在得知跃进村民小组脱贫户李从相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时,李建平第一时间联系了楚雄州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务车进村,接他外出进行治疗。
李建平还联系楚雄州人民医院各科室专家20余人到路上村开展大型医疗义诊活动,帮助村民进行义诊200多人次,为路上村的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,种下“暖心”的种子,让群众感受到驻村工作队员真挚为民的情怀。
脚下有路促发展
乡村振兴,产业为先,产业如何发展,一直是工作队最难啃的骨头。
为帮助路上村实现产业振兴,工作队员在实践中摸索。千方百计寻找适合路上村的产业,同时积极探索适合农业农村的管理模式。
为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,工作队员查阅大量资料,带领村干部马不停蹄地多地考察,邀请专家到路上村实地调研论证,最终因地制宜、结合村情民意提出种好“一棵药”的产业发展思路。
中药材种植需要三年的生长周期。在此期间,为保障村民的收入,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帮扶村委会和村民种植四季椿、小米辣、豌豆、万寿菊、贡菜等中短期农产品。
通过三至五年的持续投入,路上村产业发展初见成效,已成为中药材种植示范村。目前,已种植中药材百部200余亩,建成2000平方米中药材育苗大棚,2021年第一批种植的70亩百部在工作队员悉心管理、科学种植下,迎来好收成。经驻村队员多方探寻,首批销售的百部实现经济收入150多万元。
这是李建平和队员倾心付出的收获,也是工厂多年产业帮扶的丰硕成果,更提振了百姓持续种好“一棵药”的信心。
手里有活解难题
民生无小事,件件总关情。路上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,常住人口主要是老幼人群。为了解决中草药种植过程中,农肥浇灌效能低下的难题,驻村工作队员用心思考,积极联系工厂卷包车间的技能大师共同攻关。在原来喷淋浇灌设备的基础上,自主创新发明“肥料喷淋系统”,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实用新型专利。此项“肥料喷淋系统”实用新型专利的应用,不但减少村民的出工人数,而且提高有效作业率,农肥浇灌更加均匀,更加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,在提高中药材管理水平的同时达到助农增收的目标。
驻村四年的时间里,李建平积极向工厂申请帮扶资金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投入产业发展,完善基础设施,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实现整村排污改造全覆盖。为节约项目资金,李建平带领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起自己动手接电线、修复废弃水管,安装中药材滴灌设备把水引到田间地头。
一桩桩、一件件的“小事”,为的是把好事办实,把实事办好,让群众感受到驻村工作队真挚为民的情怀。
眼中有光在路上
小事必趋之,难事敢攻坚。烤烟是村民增收的主要农作物,为解决路上村百姓种烟积极性不高、烤烟比对效益下降、烟区流失等问题,李建平积极向东华镇政府和行业部门争取,路上村的烤烟合同种植面积从2021年的570亩提高到2024年的800亩,每公斤均价也从29.86元涨至35.8元,助农增收效果明显。
砥砺前行展风采,驻村期间,李建平连续四年被评为楚雄市优秀驻村工作队员,并被评选为“2021—2023年度云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”。他“一腔情怀扎基层 砥砺奋进在路上”的乡村振兴典型事迹,在楚雄州、云南省乡村振兴推进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,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,用心、用情、用力、用智慧投身驻村帮扶工作,得到了路上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认可和肯定。
前方有困难有挑战,但李建平相信更多的是机遇和远方。
面对着一片片生机盎然的中药材百部,李建平目光坚定地说道:“为当地的群众和百姓多做一些实事、好事,我将不畏风雨、不懈努力,把自己融入路上村的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。”
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李建平和他带领的工作队凝心聚力,真抓实干、问需于民、排忧解难,在村里、在山间、在田埂,在“路上”!
文章摘自中国农网,作者:李春燕